2007年1月31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代表委员就该对官腔套话说“不”
吴杭民

  “建设单位在工程总造价里已经缴纳了劳动保险金,为什么市建委去年还发文进行重复收费?”1月27日上午,就穗建经[2006]275号文件的相关问题,广州番禺区代表团向广州市建委提出了询问。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侃侃而谈近1个小时,被指答非所问,几次被代表打断(1月28日《信息时报》)。
  我私下猜测,这位相关负责人可能是早就“不幸”患上了“套话官腔症”,以至于面对人大代表时,“老毛病”也会“情不自禁”地发作起来。面对这种漫无边际的答非所问,人大代表就该打断其套话官腔。
  无独有偶,据1月27日《重庆晚报》报道,在市民代表座谈会上,重庆市教委一名副主任在回答关于如何堵住买卖生源漏洞的质疑时,被一位白发老者中途“抢白”:“不要扯远了,请直接回答问题,就说你晓得还是不晓得,具体该怎么办!”这位老人叫雷亨顺,在当地政协委员中算是名人。
  接连披露的这两条新闻,真是对不少领导干部讲套话、说官话、打官腔弊病的绝妙讽刺。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民主监督、参政议政,当然要为群众的利益鼓与呼。而有关部门给百姓一个力求完善的说法、答复,则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,是推行政务公开的需要,更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具体体现。却不想,一些领导会拿满口套话来敷衍塞责。当然,他们恐怕更没想到,我们的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会“黑下脸”,毫不留情地对他们说“不”!
  长期以来,一些领导干部面对基层群众,热衷于打官腔、说套话、摆官架子,这种工作作风显然不利于解决问题,更不利于亲近民众,百姓对此更是深恶痛绝。我们欣喜地看到,面对这种机关病症,有越来越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始代民斩钉截铁地说“不”——据报道,今年重庆的“两会”上,人大代表刘放针对一些政府官员喜欢讲大话、套话、官话,机关公文抽象生硬的现象,建议领导发言和政府文件中多用亲民话语。用鲜活的话语去表达鲜活的政策,展现领导干部的个性魅力。重庆市委办公厅前日专门回函刘放称,该建议已引起市委领导高度重视,批示要求全市领导干部要从思想上改造自己,在语言上充实自己,积极推进全市机关文风改革。
  毫无疑问,拒绝讲套话、讲官话的领导干部,才会是新时期务实亲民的领导干部。另一方面,代表委员敢于为了人民的利益唱“黑脸”,人民的利益才不会在套话官腔的口水中被漠视、被“淹没”。